当前位置

杨艾湘:傲雪寒梅独馨香

  杨艾湘,1936年出身于邵东流光岭镇,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书画家、教授,历任湖南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书画协会主席,中国文化促进会和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和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研究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协会会员,燕京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兼客座教授等。1998年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2005年荣获中国艺术人才资格评审委员会特别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荣誉称号。

  为感谢故乡热土的养育之恩,了却离乡五十多年的思乡之情,2008年2月21日,杨艾湘回到邵东县城举办了个人书画艺术展,

  展出了他创作的书画精品50多件,展出4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有近万人前来观看,受到了我县各级领导、文艺界和书画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展览期间《天下邵东人》栏目对杨艾湘进行了专访。

  (书画家杨艾湘):这次回家搞画展我原来早就有这个想法,因为我是邵东这片热土把我养育成长起来的,初中阶段我一直都在邵东读书,家里的乡亲、同学都很多,特别是老师们对我在学校的情况都特别了解,鼓励我。我从小热爱艺术,不能辜负这些老师同学和乡亲们对我的期待,已经经过几十年了,现在可以说是有一点成果吧,应该该回家做一点汇报,也是表示我的一点感恩之心。

  杨艾湘的老家在流光岭镇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从小家境贫穷,为了能够读书,他克服重重困难,最后还是在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初中学业。

  (书画家杨艾湘):因为家里那个时候比较穷,小学就失学一年,初中几乎就读不下去,在邵东二中,有一次学校通知订餐,我没有钱交食堂的餐费,一天都吃不到饭,所以我就决定退学,幸好我的班主任杨儒雅老师,他知道我的情况之后,用它微薄的工资为我代缴了一斗米的餐费,这样我就能够继续读下去。

  因为自己有文艺特长,初中毕业后,杨艾湘就参军到部队,成了一名文艺兵。

  (书画家杨艾湘):碰巧邵阳军分区政治部文工团在我们学校附近演出,我从小就很喜欢文学、喜欢艺术,特别是爱唱歌,在学校里每次文艺活动都有我表演节目,我决定去报考,我们学校当时有三个人一起去,走了 110多里路,跑了个通宵,三个人同去经过导演的考核就选上了我一个人。

  由于后来部队文工团被撤销,杨艾湘当兵只有一年多时间,他不得不又回到邵东二中读书,读书期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艺梦想,并且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书画家杨艾湘):因为我喜欢艺术,所以我就报考了艺术院校,从小我对音乐、美术、书画都有一种强烈的爱恋,这个不要老师喊,自己主动找纸找笔去画。高中阶段是读了艺校,正好也是我自己选择的这个学校,因为毕业后老家的情况不好,我对文学也有种特别的爱好,所以毕业后我就考入了湖南师大中文系。

  在上大学期间,虽然杨艾湘读的是中文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书画爱好。

  同期声(书画家杨艾湘):在读中文系的同时我并没有放弃绘画,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出墙报、黑板报、演戏、舞台布景都是我在搞,在学习文学的同时还坚持了书画,一直这样坚持下来,直到参加工作。

  大学毕业后杨艾湘被分配到怀化师专教文学,后来调到怀化麻阳地区文化馆,成了一名专职的文学专干和美术专干。

  (书画家杨艾湘):我在搞美术专干的时候,和麻阳的农民画有很多的接触,我觉得麻阳的农民画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特别是看到了山西的农民画在全国很有名,麻阳的农民画不亚于山西,我和文化馆另外两个同志,也是搞美术的,我们商量到麻阳搞一个麻阳农民画点,一搞就是好几年也出了些成果,后来,农民画点还被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命名为麻阳民间画像。

  杨艾湘很自豪地跟我们说:麻阳民间画像就是经过当年他们几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向全国推广的,并且在全国小有名气。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杨艾湘又被调到了长沙工作。

  (书画家杨艾湘):在出版社修改作品的时候,社长梁绍辉,他是怀化文化局的局长,是被调过来的,他就了解我有多方面的爱好,有特长,他就问我,最近出版社要办一个新刊物叫《新天地》,是反映农村文化生活的,问我愿不愿意来做编辑工作,我当时很高兴地答应了。

  在采访中,杨艾湘还向我们讲起早在1971年,他的首幅绘画作品被正式发表时的情况。

  (书画家杨艾湘):怀化军分区当时组织一个创作班子,反映军民生活的题材,我就画了一幅《雨季情深》,表现一个解放军医生深夜冒雨跑到一个深山里面去给农民看病的这么一个方面,因为是反映军民生活的,当时马上就在《湖南日报》发表了,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正式在报刊发表这样的作品,在《湖南日报》我是第一个。

  但真正使杨艾湘走上绘画道路的却是他当年画的另一幅作品《侗寨新事》。

  (书画家杨艾湘):后面真正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是71年下半年省里成立美术创作组,创作组就到各个地区收集写题材,我当时就画了一幅《侗寨新事》,反映少数民族的,通道侗族的农民开始搞农业机械化,一个拖拉机手在试用一个新生产的农用拖拉机,农民在周围观看的一个场面,这幅画被省里看中了。

  (书画家杨艾湘):在三年时间重印了三次,发行一百多万份,这幅作品在省里影响比较大,很多中学当时都把它(这幅画)贴在教室里,因为是反映我们早期的农业机械化的题材,又是反映少数民族,当时题材比较新,有现实意义,这幅画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肯定,这样我就真正地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杨艾湘最初画的都是人物画。

  (书画家杨艾湘):我最早是人物画比较多,画人物画我是数以千计,上万张都有,开始我是致力于人物画,后来因为调动,加上眼睛的问题,就开始学习花鸟画,

  为了学好画画,杨艾湘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书画家杨艾湘):因为我不是正式的美术学院科班出生,但是我是以一个专业画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博采众长,把名家的作品反复地研究和临摹,他们出的光盘我都买来观看,他们办的展览和讲座、研讨会,一有机会我就去参加。

  杨艾湘痴恋于写意花鸟画,其中又情有独钟于画梅。

  (书画家杨艾湘):那一段时期我醉心于画画,想把花鸟画这方面有所突破,我还两次跑到武汉梅园专门去观赏梅花,拍照,还买了梅花回来天天看,自己种植自己观赏,慢慢地了解梅花的特点,大家也比较喜欢,要我画梅花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就把自己的主攻目标转到了梅花上面来

  杨艾湘坚持画梅,有他自我的追求和特色。

  (书画家杨艾湘):自己喜欢梅花那种高雅的气质,不怕风压雪欺、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精神很使我感动。和我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吻合之处,我小时候也经历了很多挫折,我觉得这个梅花正是我的一种精神动力。

  杨艾湘依据对梅花精神和品格的认识,对画梅技法的领悟,大胆切入,无所顾忌,因而他的梅画就有一种直率憨厚的意境。

  (书画家杨艾湘):传统的梅花不讲究明暗光线,不讲究立体感,不讲究色彩,他就是很简单的笔墨山水,就是用墨很简单的勾画,因为我学了西画,我就有意识的把西洋画的明暗光线,色彩用到了我的花鸟画作品,特别是梅花作品当中,你看我那一幅,梅花也好,牡丹也好,有一幅画梅花画《月夜》,立体感很强,明暗关线很强,就不是一般的很单调的梅花了。(配作品画面)

  (书画家杨艾湘):我融合了中西的技法,我的梅花不但画的像还有深刻的内涵在里面,这是我的追求,《春之气息》里面一朵一朵的梅像跳动的音符一样的,有两只小麻雀在梅花上面唱歌,这是春天来了,把春天那种气息、色彩、画面,体现了呼唤春天的那种鸟叫的声音和梅花的音符都画出来了,所以不单纯画的是梅花,还把自己的一些情感融合到里面去了。(配作品画面)

  杨艾湘的梅画作品还特别注重在颜色搭配上表现红红火火,艳艳丽丽,把民间的斑斓色彩表现出来,更加衬托出火红的改革年代和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书画家杨艾湘):我觉得现在是新时代了,笔墨也应该与时俱进,我就一反常态,把梅花画得繁华、热烈、清新、蓬勃向上、喜庆、生机盎然,把这样一种状态表现出来,这种梅花和传统的不一样,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

  杨艾湘沉迷于丹青,对艺术的忘我追求,他的妻子陈哲感悟最深。

  (杨艾湘妻子陈哲):他把艺术当成他的生命,比生命更重要,但是他为了我也可以放弃(生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得了风湿,很不方便,那个时候我没到退休年龄,我还坚持上班,他坚持用单车推我上班,接我回家。

  (杨艾湘妻子陈哲):在学校里面一个是他的画画闻名,一个说他是模范丈夫闻名。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不到杨艾湘已是年过70之人,他待人热情,行动干练,谈吐沉稳,为了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感恩之心,他还特别做了一首诗,献给家乡的父老相亲。

  (书画家杨艾湘)(古筝曲起):故土情深远又长物华天宝美名扬 人文荟萃灿若星 改革开放更辉煌。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中国玉竹之乡
  • 中国楹联文化县
  • 商贸之都
  • 代表委员风采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 邵东生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