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血管病人如何遇“冷”不慌

  进入冬天,气温逐渐下降。对于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若稍不留意便会旧病复发或增添新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骤然收缩或舒张,血液变得黏稠,血流变缓。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血流受阻及心脏负担加剧,极易引起冠心病、脑血栓的发作和复发。

  寒冷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血容量大,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

  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加之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加重。

  注意心肌梗死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胸痛症状不明显就不是心梗。

  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常是胸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或左侧胸前区,疼痛呈现压榨性、闷涨性或窒息性。但临床上发现,很多“心梗”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糖尿病的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

  误区二:无痛无症状肯定不是心梗。

  事实上,有15%~30%的“心梗”患者,整个发病过程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是在事后无意中发现曾患过心肌梗死。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更危险。特别是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原有疾病症状可能掩盖疼痛而致无痛。

  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的牙痛、肩痛、腹痛等症状,或者发生昏迷时,应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误区三:心梗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冠心病本是老年病,然而现在临床上约有二成的冠心病患者不足50岁,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上也常能见到。这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生活缺乏规律以及抽烟、酗酒、吃喝无度、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正是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又最终导致了心血管疾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中国玉竹之乡
  • 中国楹联文化县
  • 商贸之都
  • 代表委员风采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 邵东生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