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儿女多奇志,拼以热血荐轩辕

很早就知道这么一首歌,杨度的《湖南少年歌》,歌中唱道:“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土;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总让我有所思考。这首歌既是对湖南人担负的使命的一种归纳与肯定,也包含着对湖南人和中国人命运关系的期待与希望。三湘四水,几多灵秀之气,才孕育此灿若星辰之伟人名将?才孕育此英勇无畏之人民?“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就”,湖南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文学家的摇篮,也是盛产土匪、强盗的地方。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大事件,湖南人都处在风口浪尖上,常挽狂澜于既倒。每当国难当头,多有湖南人成为中国的脊梁。这可归结为一种湖湘精神中的担当精神。

担当,有几层意思:其一,承担并负责,有魄力之意。清代李渔曾说:“不用谘谋,方见才能;好担当,方见人人敬”。其二,能承受、敢于向前。最近翻阅一些湖湘先烈的传记与资料,不由为他们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无畏精神感动,正是他们领导着人民谱写了岁月的华章,在祖国60周年国庆来临之际,怎能不怀念这些奋斗过,牺牲了的英雄呢?他们无缘看到他们为之奋斗的胜利,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缅怀并继承、开创,以慰烈士之怀。

 

(一)           心照日月,气存千秋——邓中夏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

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李大钊说;“我们要打起精神来,寻着那苦痛悲惨的声音走。我们要晓得痛苦的人,是些什么人?痛苦的事,是些什么事?痛苦的产生,究竟是什么原因?有的人说,这个痛苦悲惨的地方,我们真是不忍去,不忍看。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却是不忍不去,不忍不看,不忍不去解救啊!……”邓中夏就是这个时代的青年。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后,他还是一心攻读古文,幻想通“古”入“仕”。然而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蔡元培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使他震动。他常去别的系听课,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在思想上,把注意力转到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来。他知道,在大变革的时代,不能再埋首书堆,要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勇敢地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使他经受了实践的考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不畏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英勇走上街头,率领平民教育演讲团连续十多天演讲,后又赴湖南发动并参加领导全省学生的罢课斗争。暑假回到家乡后,继续向乡亲们进行反帝爱国教育。他拒绝了父亲为他在北洋军阀政府里找到的一个待遇优厚的差事,对父亲明确表示:“要联合各同志,做到人人有饭吃,个个过富裕生活。”“要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绝不为个人自私自利,单独发财。”此后,他始终与工人血肉相连,走上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道路。他曾先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等。被捕入狱后,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挺住了敌人的利诱和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这是他生前在国民党监狱中留下的话。短短数言,浓缩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生死以之的英勇气概。

我常想是什么使得这个家境富有的人抛弃了财产,背叛了家庭,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之路。革命道路,在我们现在的人眼中也许不过是一个熟悉的概念,没有实在的内容,而在当时,却切切关乎工人的利益、生命安全与幸福。当他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城市,冒着被敌人发现与杀害的危险,组织罢工、夺权,为斗争的失败与成功焦虑不已,忘记了个人的安危时,不得不慨叹:这是铁骨铮铮的书生。千百年来一直传承和发展着“传道济民”、敢于担当、心忧天下的湖湘文化的烙印深深在,书生的血性在不断传递,不断接力。

“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可以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他在狱中写的一段话。如果没有像他那样的人奔走呼号,历史会多么不同,会多么黯淡。

 

(二)           甘洒热血,以卫吾华——左权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左权给人的印象是文武双全、重情重义。他牺牲后,聂荣臻的《祭左权同志》中说:“

我素以铁石心肠自诩,然而今天,毕竟好似无数针尖深深刺入我的心头!这就是我们的老战友、八路军的名将——左权同志战死在太行山上!

左权同志!你10多年的战场生活,只在今天你才离开了前线!你对民族对革命已经尽忠尽职,至仁至义,还留给我们的是革命长途的艰巨与同僚的寂寞!

我毕竟是铁石心肠,只知道有你的血迹,不知道我有泪痕!我们当踏着你的光荣血迹前进,直到最后的胜利!”

他是以他的韬略与性情感动了战友与人民的。

人民日报《左权烈士略传》19501020:“左权同志为我国有数之军事家,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成就,实融会1925——1927年大革命时代、内战时代及苏联红军最进步的战术,为中国著名的游记战术创始人之一。他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其永不可灭的功绩。”

他幼年时读私塾,旧学功底很好,但他知仅学些之乎者也并不能救国救民。在成城小学,他遇到了老师匡宜民。匡宜民参加过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组织的“华兴会”,以教育救国为宗旨,隐身乡曲,想造就一批经帮治国的人才,反对闭门读书,提倡用眼力去读社会这本活书。当时醴陵民风彪悍,辛亥革命中,农民负羽从军,以军功发迹的人,为湖南之冠。在这种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匡宜民在课余常引导学生游戏,练兵操,培养学生成为文武双全的爱国者。自鸦片战争,湖南人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人多见,但运筹帷幄的策士谋臣和胸怀韬略的军统实在太少。

左权是个文韬武略俱全的军事家。左权多次指挥战斗取得胜利,体现高超的军事素养和军事理论功底。他阅读了许多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的书籍,对八路军的军队建设、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于1942年被18集团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他对战术问题特别是游击战术的研究颇有创新,是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始人之一,其军事著述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八路军军队的建设中,他对司令部工作、后勤工作、部队训练、军队政治工作、军民关系等,都有独到的建树和巨大的成就。左权善于思考、勤于笔耕,撰写和翻译了诸多颇具影响的军事著作。周恩来说他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唐《陆宣公全集》卷六说:“将贵专谋,兵以奇胜”。左权告诉战士们,红军是善于迂回奇袭战术的部队,胜利往往就在脚板底下,一定要学会走路,要像《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伏龙芝所说的:“一切战役家首先必须是卓越的后方组织者。”八路军处在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里,没有巩固的后方。于是左权努力团结乡亲战士,搞生产,搞建设,为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惨重的损失前,不埋怨,不颓唐,不追究下级指战员任何个人的责任,依然满怀着胜利的希望,这就是在突破最后一道封锁线时,左权留给刘忠的深刻印象。对于不应该打败仗的指挥员,或者打不该打的仗,彭总发火,朱总调解,左权在旁不作声,思考补救的办法。

彭总:“你的战术哪去了?”

朱总:“不管怎样,他总带了些人回来。要是我,说不定还带不回这么多。”

左权:“……”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他觉得更紧迫的是想解救的方法。朱德、彭德怀对他很信任,相与既深,相知更切。朱德曾对左权这样评价:“他曾长期担任高级兵团参谋长的工作,参与了我军许多重要战役和建军工作的规划与领导,特别是抗战以来,他在极残酷艰难的敌后环境下,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劳瘁地工作着。在他的策划下,八路军发展成为数十万劲旅,全华北成为日寇所不能摧毁的堡垒,成为大后方安全的屏障,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将军再伟大,亦是个凡人。左权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功绩,更是那普普通通中平凡的感情。无情不是真豪杰。

他对祖国、人民怀有深情。在给母亲的信上他说:“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同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不准备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们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片,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片,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片,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他对事业怀有深情,坚定执着。重复谎言可以伪造历史,1932年肃反中他被诬陷为托派分子,留党察看,申辩无人相信,但他遵守纪律,从未责难过党,没有动摇对事业的信念,始终奋斗。从1932年到1942年整整10年,他背着奸人的诬陷和“不得重用”的包袱为革命奋斗的。他甚至把这个冤屈,藏在心里,连自己的妻子都没有告诉。

他对同志、对朋友怀有深情。1930年春,他与刘伯承等结束留苏学习生涯,从东北边境回国,一个日本密探跟着刘伯承,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撞倒密探,让刘伯承脱身。在他的最后一次战役中,他让警卫员护送彭德怀离开战场,要他们保证彭德怀的安危,而自己一人在战场上指挥。在掌握半个中国战场的八路军总部里,他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却关心着昼夜值班的机要参谋们能不能吃好夜餐。就是对身边最普通的战士,左权也待之以诚、关怀备至。一次警卫连一个战士的妻子突然来队,他让出了他在破庙里的“单间”,睡到了战士们中间…… 

他对妻儿怀有深情。《左权将军家书》写满了这拳拳爱意。写信的那个左权不再是个将军,而只是个普通的父亲:他惦记女儿的一切,包括吃饭,包括穿衣;他格外想念妻子女儿,于是便设想着一家三口假如在一起,将会是怎样的其乐融融;即便是身处战火纷飞的前方,即使每天都要紧张忙碌地工作,但稍有清闲时间,他都会想女儿,会希望女儿是幸福的,哪怕妻子只是在信里随口说了一句要打一下女儿,他都会心疼。
那是一种骨肉相连的爱。百团大战前夕,他一直忙于战斗准备和部署工作,但仍抽空去看望妻女。妻子抱怨他长时间不来看望,他便拿起炕头上的脏尿布到河边洗干净、晾好,又端起碗给孩子喂米汤。他常给妻子写信,对自己未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请求妻子原谅。刘志兰在他牺牲后曾写道:“想到你那眷眷的难忘的心,使我负疚更深。”19408月,百团大战拉开序幕。左权考虑到,刘志兰和只有3个月大的女儿随总部指挥机关转战多有不便,便让他们母女一起回延安。临行前,他请来摄影师,将女儿抱在胸前,与爱妻比肩而倚。他一向严肃,而这张照片中他笑得很开心。

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人。

岳武穆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生命可以是一首奇异的乐曲,当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奏出永恒的旋律。时光流逝,如今神州陆沉的年代一去不返了,但这种精神与人格能就这样随时光湮灭吗?朱德《吊左权同志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死于清漳河畔》: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当日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如今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有一首山西民歌是这样唱的:

“左权将军家住在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参加中国革命整整十七年,

他为国家他为民族费劲心血。

四二年五月鬼子扫荡咱路东,

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

 

(三)           有功岁月,不死精魂——黄公略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

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

有一句话叫做:“无湘乡人不成军队”(谭日峰《湘乡史地常识》)。从曾国藩咸丰初年募集乡勇统领湖南团练开始了湘乡人从武的风尚,一般县民,相率由当兵出身而发迹,从提督起到哨官止,武官之多,不可胜数。湖南地处南北之中,为军事要冲,北洋军为攻占两广,把湖南作为据点;孙中山的革命军和南方的地方军阀也把湖南作为北进的阵地,南征北战,双方拉锯的战场就是湖南,于是,湖南的政治舞台上,一会是北洋军阀的人,一会是孙中山的人,湖南的军阀见风使舵,于是湖南的形式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1923年黄公略25岁。谭延闿、赵恒惕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很苦闷写信给堂兄说:“虽有智慧,不如乘时。吾如有机可乘,是不自生自殁的。”他是目的明确,会抓住时机的人。北伐战争给他带来了乘时之机,他很快接受了马列主义,并在广州暴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决然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乘时年华。平江嘉义暴动,他和彭德怀的名字使敌人闻风丧胆,与井冈山上的朱毛呼应。后来在湘鄂赣边坚持了两年游击战争,声威大振。接着,在左倾冒险主义斗争中,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他始终站在正确方面,创造性地执行战略战术。他所率领的红3军,是红军的顶梁柱,捷报频传。毛泽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道: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说的就是这个足智多谋的飞将军。

这个人,很有政治眼光,军事头脑。读书与尚武相结合,在红军中以军政全能著称。他又将家庭革命、社会革命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共产党人将革命原则放在亲情之上的高尚品格。同乡曾国藩创造了“书生领山农”的建军方式,黄公略等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据了解黄公略的老一辈人说,在打仗之后的空闲见到他总是手不释卷,属于“儒将”型的人才。他在军事上有创新,尤其是在毛泽东从事井冈山斗争时,他在异地也提出了一些游击战的宝贵原则,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在政治上他的能力也很强,建立红六军时曾兼任军委书记,在政委陈毅、政治部主任毛泽覃都未到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把全军的军政工作都抓了起来,一方面军中都称赞他是军政全才。

他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部队团结友爱,他还以自己的言行为部队作出表率。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他仍穿着单衣单裤和自己打的布草鞋,没穿袜子的脚常常龟裂。裤子破了,就把裤腿撕下来补上去,还戏称这是“灵活机动的战略”。大哥黄梅庄为蒋介石充当说客,黄公略支持彭德怀将其处决,把人头装在桶中还给蒋介石,作战时一向指挥靠前,与彭德怀、伍中豪等并列为红一方面军中的主要战将。

6军、红3军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纪律松懈、地方观念、本位主义、农民意识、游击主义习气都较严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来改变部队的不良习气,努力把这支队伍建成一支优秀的主力部队。他还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注重对干部战士进行群众观点和纪律性教育,反对本位主义和地方观念,引导指战员树立消灭新军阀,争取全国独立解放的革命思想,还言传身教,督促师团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在他的领导下,红3军的队伍整体素质、思想觉悟、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很大提高。

他的活动使国民党反动派寝食难安,多次以重金悬赏通缉他,又不惜采取挖坟抛尸、扣押妻子母亲、派人诱降等手段,妄图使他改变信念。然而他一次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甚至大义灭亲,给了反动派狠狠的还击。他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具有全局观念。对于党内挑拨离间的阴谋,给予坚决抵制,努力维护党内团结,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又充分显示了他的博大襟怀与政治气度。

他牺牲后,毛泽东有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写进他一生的传奇与辉煌。他牺牲得太早,他的很多事迹,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

东固南垄乡人民政府195181《公略台》祭文中的挽联:

“公正的阶级斗争,恨未与全国成功,到如今宁一统幸福;

略定那土地经界,喜重新分田共产,且以此为三军将台。”

算是对英雄的祭奠与怀念,对英雄事业的感激与铭记吧。

 

     (四)   湖湘儿女多奇志

美丽富饶的三湘大地,多少英才俊勇。实事求是的文化性格使湖南人负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总是能积极入世,经世济用,在中国前进的舞台上呼风唤雨,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扮演中流抵柱的作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等待我们的却不是安逸与轻松,因为,中国还是刚睡醒的狮子,政权也是年轻的政权。这些年轻的将领,以碧血沃中华,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如今,年轻的我们也该承继这一派湖湘精神,经世致用,承担使命。

怀念英烈,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永记一段历史,从中吸取前进的力量,与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一往无前。于是,在这个阳光温暖,很平和的秋天的午后,与英雄们一起歌哭,一起震撼、感动,一起追忆、向往。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中国玉竹之乡
  • 中国楹联文化县
  • 商贸之都
  • 代表委员风采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 邵东生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